于晓华
2023-06-09 14:59:20
      于晓华,男,满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左家星火小学校教师。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甘愿扎根农村,执教三尺讲台37年,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是农村娃最亲的人,是张桂梅式“四有”好老师的践行者。曾获“吉林好人”“江城好人”“昌邑区优秀教师”等60多项荣誉。
       初心如磐守乡村 培根铸魂育新人
       1986年,于晓华大学毕业,被组织分配到永吉十四中。工作第二年,他得知,当时的永吉县河湾子镇石家村小学急缺一名班主任。“让农村孩子也能‘上好学’”,本着这样的初心,自幼在农村长大的于晓华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县城的工作,来到石家村小学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6年。1993年开始,他多次响应组织号召,先后在梨树村小学、左家星火小学担任班主任共29年。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那份奉献乡土的教育情怀,让于晓华至今仍耕耘在农村教学一线。
       无论在哪所学校、哪个班级,他始终关心着每一个农村孩子。家访,是他的必修课之一。特别是在石家村和梨树村教学时,居民散居方圆几十里的山沟里,道路崎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孩子五六年级时辍学问题严重。为了不落下一个孩子,于晓华的家访可以说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村里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家访的足迹。2021年冬天,班里一个孩子因父母离异变成了留守儿童,和奶奶相依为命,产生了厌学情绪。于晓华得知后,不仅在课堂上重点关注这个孩子,还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到其家中看望。家访那天,刚下过雪的山路又湿又滑,骑行十分困难,于晓华冒着严寒,在雪地里艰难地推着自行车行走了20多里才到这个孩子家,孩子和奶奶十分感动,重拾了好好念书的信心。农村控辍保学的路上,虽忙,虽苦,虽累,但看着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家长们信任的目光,于晓华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不畏磨难终坚守 笃行不怠勇逐梦
       2008年5月8日傍晚,于晓华家中失火,烧掉了他的全部家当。他回家安顿好父母后,又急匆匆地回到了课堂,没有请一天假。2013年,他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做了造瘘手术。术后的他没有先回家,而是第一时间回到学校,带着腹部20多厘米长的刀口站在讲台上,带着造瘘袋继续坚持。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将第二次剖腹手术选在寒假,出院后的除夕依然来到学校值班。
       青丝华发守初心 无私奉献践使命
       于晓华深知,选择了当乡村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坚守。在父母面前,他不算是好儿子。节假日阖家团圆之际,他在值班的岗位上;父母病重住院,他也没请一天假陪伴。在孩子面前,他不算是好父亲。答应孩子中考陪伴,却因为教毕业班失言了;答应高考陪伴,可高考时他还带毕业班,承诺又成了空言;孩子去大学报到,他没舍得请一天假去送送。他把更多的时间给予了他的学生,献给了他所热爱并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农村教育。
       寒来暑往37年,岁月染白了于晓华的双鬓。虽已年近六旬,但于晓华却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教课。我要用热情和激情,为农村教育尽我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