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
2023-06-09 15:07:34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成立于1990年,承担着梅集等铁路沿线209公里内19座隧道、120座桥梁、387座涵渠的巡检、养护和维修任务,并负责处理线路两侧、隧道口附近的外部侵害。小组现有13人,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9岁,组里有多位优秀共产党员、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先进生产者。铁路人羡慕他们是“得奖专业户”,他们却表示,得不得奖不重要,重要的是列车安全运行。
安全,永恒的工作主题
建成于1939年的梅集铁路,全长250.58公里,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普速客货运输通道。它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在这样艰苦的作业环境下,梅集铁路线保持33年安全无事故,创造这一佳绩的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他们常年扎根深山、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把这条地形复杂、基础薄弱、病害多发的“担心线”养护成了“放心线”。
奉献,风雨中诠释担当
春风吹拂,冰雪融化,但第一维修小组每个人的心里却都没有迎春的喜悦。雪水的渗入会加大铁路两侧山上石块滑落的风险,此时是一年中搜山扫石作业最繁忙的时节。
“日常巡检有两个重点,一是走到地儿,二是看到位。”该维修小组成员说,隧道、涵渠、桥梁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走到,每一个点都要看到,而且切记“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敲一锤、多问一声”。
第一维修小组每个人都是“活地图”,哪一座山危石易落、哪一片树木易折、哪一条涵渠易堵,全部了然于胸。有人测算过,他们每天巡检十多公里,每年走下来几乎都是一个“万里长征”,33年相当于绕赤道3圈。
坚守,使命必达无怨无悔
“对面声相闻,见面走半天。”这是在梅集铁路沿线行走的现状,也是沿线山高林密复杂地形的真实写照。就在这崇山峻岭间、悬崖峭壁上、桥隧涵洞里,不时可见第一维修小组组员战斗的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33年来,第一维修小组把“列车安全通过”当作一切工作的底线,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用生命守护着素有“咽喉”之称的长白山区普速铁路的“生命线”。他们择一事、终一生,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用脚步丈量铁轨,用双手护佑安全,让坚守一代代传承。
都说只有冰凉的铁轨,没有冰冷的人生。该维修小组的成员也经常坐在一起讨论人生。刘传双有一次一激动,喊出句特豪迈的话——“做颗永不生锈的‘道钉’,这辈子,我们就钉在这儿了!”可许久,没有人接话。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13颗永不生锈的“道钉”,其实早就牢牢地“钉”在梅集铁路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