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颖
2023-06-09 15:10:39
刘宏颖,女,汉族,197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宣教部主任。辽源矿工墓是家喻户晓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辽源矿工墓的红色文化资源,刘宏颖女承父业,挥洒青春与汗水,为她热爱的事业书写绚丽的篇章。2016年,被吉林省文物局评选为“先进个人”;2023年,被辽源市委宣传部评选为第一季度“辽源好人”。
女承父业,担起守护之责
2003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刘宏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跟随父亲刘玉林来到了辽源矿工墓这个别人眼中“阴气重”的地方当起了讲解员。那时工资低、环境差,没有人愿意到这里工作,馆里只有5个人,馆长刘玉林、3名保安,还有她,馆内业务性工作都落在父女两人的肩上。2006年,刘玉林退休,刘宏颖坚守在保护辽源矿工墓的岗位上。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担任讲解员的同时兼任文物管理员、文秘、档案管理和人事劳资等多项工作。
勤勉上进,成为文博战线的业务骨干
为了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考古专业的难题,刘宏颖进修了吉林大学的文秘本科及考古专业本科,并取得了学士学位。作为文博方面的专业人才,被邀请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2017年,刘宏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积累,编撰出版了《历史见证殖民劫难——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文史志》一书,这是辽源矿工墓自1964年建馆以来出版的第一本专著,是研究辽源城市兴衰史及矿业变迁史的专业书籍。
为了更好地保护矿工遗骸,她刻苦专研,并参与吉林大学承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吉林省辽源矿工墓日本侵华时期‘万人坑’遇难者遗骸的法医考古学研究”。2021年8月,该项目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鉴定为“优秀”等级。
守正创新,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辽源矿工墓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身为宣教部主任的刘宏颖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究红色文化宣传的新路径,在坚持阵地宣传的同时,利用特殊节点,组织各类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及图片展,深入社区、学校及广场进行巡展。她还创新思路,推出线上活动。清明云祭扫、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国庆节期间的网上答题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得到市民的广泛参与。
从事文博工作二十年,刘宏颖多次被评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创造争优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