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琴
2020-09-10 11:08:58

于桂琴,女,1966年4月出生,梨树县镇郊中心校教师。
于桂琴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在家中是好妻子,孩子们的好母亲、好婆婆、好奶奶。
五十多岁的她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在孩子出生不久,丈夫一次意外久病在床,她一个人要照顾公婆,照顾刚出生的孩子,还要照顾病床上的丈夫,家里的全部负担一下子压在了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姑娘身上。每天为年迈的公婆擦拭身体,喂水喂药从不厌倦,一边还要上班工作,下班回到家后就要为一家人做饭,孩子小时候她就把孩子带到学校,每天上下班要骑自行车走好远的路,不畏严寒酷暑,她说,一家人的生活就指望我一个人的工资,我不能倒下。就这样,一照顾就是七年。孩子上小学了,丈夫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也能下地干活了。
这一年,公婆不幸去世了,生活刚见好转的一家人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她的哥哥病重了,她就把哥哥接到家里自己照顾,并且照顾哥哥家的两个孩子,供他们上学,为他们洗衣服做饭。
公婆去世后,她丈夫的四婶和四奶搬迁至梨树,由于刚过来,人生地不熟,生活上很多需要帮助的,她就主动过去帮忙。四婶家的儿媳生了孩子,她又帮忙照看孩子,孩子病了她比当妈的都着急,一连几日照顾着四婶家的儿媳和孩子。转眼间,一代代孩子长大了,她也渐渐老了,由于党的政策好了,她的工资涨了,丈夫也能挣钱养家了,生活渐渐好了起来。虽然生活上他们没有压力了,但是这位热心肠的于老师始终没有闲着,自己家的儿媳妇生孩子,她每天下班就来梨树儿子家照顾儿媳和孩子,早上起早坐六点多的客车再回学校上课,每天车程就要一个多小时,夏天还好点,冬天时都冻得瑟瑟发抖。儿子儿媳也说,不用老人来回过来了,可是她担心小孙女,总想把全部的爱都给这个家给孩子。这一坚持就是两三年。在生活中,她把儿媳当亲闺女一样,每次小两口有矛盾争吵时,她总是说儿子教育儿子,帮着儿媳妇说话,这样一来,婆媳之间处的跟亲娘俩一样。
哥哥家的儿子又生了两个儿子,对于一个经济条件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来说增加了生活压力。她主动说,父母由她照顾,叫哥哥和妹妹不用担心,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平时,看见自己的大侄子生活拮据,她主动问是不是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主动出人出钱出物,孩子逢人就说,我有个好大姑啊。
他的事情街坊邻居们都知道,平时还是一位乡村教师,家长们也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她教的班级去上课,家长们说,为人师应该像于老师这样,希望在她的影响下自己的孩子也能有一颗孝心,热心帮助身边的人。她常说“百善孝为先”,并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