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二龙
2020-03-19 13:37:30
  隋二龙,男,中共党员,1976年9月生,吉林日报辽源记者站、梅河口记者站站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奔走于辽源和梅河两地之间,行程3400多公里,用去整整6箱汽油;
  每天,他的用餐“标配”都是方便面和面包,1个多月的时间,自己一共吃掉10斤挂面、3箱方便面、一箱火腿肠、20袋榨菜、10几大袋面包;
  疫情期间,他在吉林日报发稿65篇,彩练新闻128篇,吉报辽源发生公众号141篇,其中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新闻、国际在线、东方网、当代商报等媒体转载稿件20多篇。
  “疫”无反顾“逆行”, 牢记神圣使命
  鼠年钟声刚刚敲响,忙碌了一整年的隋二龙,在家刚刚处理完除夕当天的稿件,原本以为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却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严峻疫情,隋二龙决定立即返回驻地辽源、梅河两地。家人担心他的安全,妻子说:“你又不是医生,那么着急回去干什么,好歹过完节再回去也不迟啊?”
  “医生可以为患者治病,而新闻人身上同样肩负使命,没来得及给大家拜年,疫情过去了再回来看望亲友吧!”隋二龙匆匆与家人告别后,便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正月初一省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疫情防控工作;大年初二,辽源、梅河两地相继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正月初三,联系各部门应对疫情采访……
  身兼两地记者站站长,隋二龙回到驻站以后一刻也没有停歇,把自己变成了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深入一线采访,通宵达旦写稿,城市、乡村、社区、企业、交通卡点,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处处都留下了他战“疫”的足迹。
  记录抗“疫”故事,凝聚精神力量
  连日的采访拍摄、编辑发布,隋二龙用心策划新闻,加班加点采写,挖掘抗疫暖心故事,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风采。
疫情期间,党和政府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白衣天使们冲锋一线,社区工作者全员轮岗,电力、通信等部门克服困难保障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些感动温暖着人心,激励着隋二龙更好地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多做贡献。
  疫情发生以来,隋二龙采访报道医护人员20余人次,每一次都尽量采访到工作环境和医务人员本人,有时为了给稿件配一张好的照片,他会驱车几十公里跑过去蹲守,直到拍到满意的镜头。
  2月5日,辽源疫情阻击战打响的第10天,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紧要关头。当日最低汽温降到零下34度,从晚5点30分到第二天凌晨6点50分,隋二龙用13个多小时,走遍了辽源地区所有与外界连接的防控卡点,用镜头和笔记录卡点工作人员工作状态,手脚被冻得失去了知觉,他活动活动,继续拍,碳素笔冻得写不出字,他哈哈气,继续写。
  《你驰援武汉,我护佑平安!辽源医警夫妇的深情守望》《泪目!防护服当做婚纱也一样美丽》《疫情期间不出门,坐在家里编幸福》《“定制公交”驶入东北袜业园》……疫情期间,隋二龙笔下一个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报道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