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录,男,1967年2月生,梅河口市牛心顶镇康泰福乐助养所院长。
2015年李金录办起了一家名为“康泰福乐助养所”的养老院。5年来,夫妻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一颗爱老敬老的大爱之心照顾着17名老人的晚年生活。他不是企业家,也没有稳定的收入,却用自己的善行义举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的奉献着,也感染着身边的人。
提起办院初心,李金录说:“看着周边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剩下老人在家留守,身体好的还能勉强照顾自己,可是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老人,身边没个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就萌生了在自家门口建个养老院的想法。”说干就干,经过考察,李金录投资100余万元购买了王家小学的闲置校舍,并严格按照国家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对校舍进行了改造装修。
起初是没有人相信这么个私营养老院的,只收住了5名老人,别说赚钱,就连费用都出不来,但李金录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是把心思全部放在护理老人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俩的人品,养老院生活环境逐渐被大家所熟知、所认可,周边乡镇的一些老人也被儿女送到了这里。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手不够用的问题,如果雇个服务人员,就增加了日常开资,肯定会影响老人的饮食水平,并且也不一定能照管得那么周全,思前想后,李金录断然放弃了这个念头,便和52岁的妻子当起了全职保姆。买菜、做饭、定期给老人剪指甲、洗澡、洗衣服……还有两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特殊管护,夫妻俩从早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年龄大的人睡眠时间短,通常都是睡的晚,起的早,有的老人有抽烟的习惯,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烟点着,为了安全起见,夫妻俩只好轮流值班,看管老人,使他们一天24小时都能得到细心的服务。从朝阳镇来的一名老人说:“这里人好、水好、空气好,像家一样,愿意在这里长期住着!”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老人的舒心就是夫妻俩为之坚守的动力。
5年来,夫妻俩已经习惯于天天围着这些老人转,把他们当成自己父母一样,时刻不分离,不能出远门,更没有节假日,每天重复着琐碎的工作已是夫妻俩的常态。亲戚朋友常劝他:“你这养老院现在也是名声在外了,不愁没有老人来住,可以适当涨涨价,雇个人,是不是自己也能歇一歇,还能早点儿还清建院时欠下的债务啊?”李金录深情的说:“也考虑过提高费用的事,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能不在乎这点儿钱,可是对于一些本身条件就不好,现在这个价格也只是免强能接受的家庭来说,涨个300元、200元的可能就住不起了,实在不忍心啊!”坦诚的话语道出李金录的这种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方便他人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