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长春好人

王亚丽

来源:长春文明网发布日期: 2019-01-16 16:49:30

王亚丽,女,汉族,1977年3月生,长春市双阳广播电视站电视新闻编审部的一名编辑。

她在新闻战线上已默默工作了17个年头,从一名新闻制作员到一名新闻记者再到新闻编辑,每一个角色的转变都饱含着她的执着与努力、辛勤与付出。

2001年,王亚丽被分配到长春市双阳广播电视站(原双阳区广播电视管理局)制作部工作,从一名文秘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一名新闻后期制作员,可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面对完全陌生而且专业性很强的岗位,王亚丽没有退缩,为了使自己尽快胜任新闻制作工作,她每天都起早贪晚钻研制作技术,上网查资料、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在制作部工作期间,她克服了家在农村,上班路途远等困难,不管是春夏秋冬,她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

新闻制作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稍有疏忽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工作中王亚丽总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新闻节目制作,还是专题节目制作,她都做到了仔细认真,精益求精,不允许自已有一丝的马虎。正是靠着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刻苦砧研、踏实肯干的热情,短短三年时间, 她就从一名新闻制作的“门外汉”成为大家公认的新闻制作的“行家里手”。

2004年由于工作需要,王亚丽被调到新闻部工作。面对新的部门、新的挑战,她暗下决心,一定把工作一如既往的做好。虽然在制作部工作期间,她对新闻稿件的采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把一篇新闻报道写好、写得精彩,对她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快地适应新的岗位 ,王亚丽首先做的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她认为,要做个合格的记者,首要任务是学习,不精通业务,是当不了好记者的!为了当个称职的记者,她不放弃任何参加学习的机会。工作再忙,时间再紧,她都坚持为自己充电。学政策、学业务、学老记者的采访经验、学央视记者和省市台记者的采写手法,汲取各方面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学习为她增添了不竭的动力,她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他对各方面稿件的采写都能够得心应手。

在新闻部工作期间,对于那些起早贪晚以及急难险重的采访任务,她都主动去承担并出色的完成好,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她的新闻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她采写的新闻稿件和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新闻评奖中获奖。

 2007年,单位比较重要的综合把关部门总编办(现编审部)缺少人手,单位又把王亚丽调到总编办工作。到总编办工作后,她更是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每篇新闻稿件的审核她都句句斟酌,字字推敲。编审部是每天双阳新闻成片最后把关的部门之一,每天晚下班就成了家常便饭。由于孩子小,没人帮着照看,从幼儿园接回后王亚丽不得不把孩子带到单位,特别是冬季,每天下班后外面都已是路灯点亮。孩子总是说:“妈妈,为什么咱们每天都是你们单位最后一个回家的呢?”有时候在回家的途中孩子就睡着了,看看睡着的孩子她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这就是她的工作。

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础,做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部门,新闻相关岗位更需要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在制作部、新闻部还是编审部工作,王亚丽都能够以工作为主,在工作中本着认真、负责、尽职尽责的态度,无条件的承担领导交给她的任务,并以最优的标准来完成,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她踏实勤勉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认可。

网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