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润华,女,汉族,1961年4月生,吉林市龙潭区遵义街道古川社区居民。
冯润华肢体残疾二级,老家在舒兰市水曲柳镇农村,她在家中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小时候,全家人就靠父亲一个人挣钱,生活十分拮据。在一岁的时候,她被确诊得了小儿麻痹,医生说她再也无法站立和行走了。兄弟姐妹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而冯润华自己拄着双拐都难以走上很短的一段路,为此她不知道哭过多少次。可家里没有人能背着她走山路去镇里上学,冯润华便一天学都没上过。
12岁那年,乡里组织残疾人裁剪学习班,她报名参加了。全班有29名学员,她的年纪最小,身体最不好,可是,她学得最认真,最能吃苦。由于没上过学,对分数一点都不懂,她就找邻居家的姐姐教她。那位姐姐就将一个玉米饼掰开分成四份,然后,让她明白几分之几的区别。白天学习绘图,直到夜里2点钟,她还在画图,直到弄明白。
学习班只办了7天时间,老师在结业时说:“别看冯润华年纪最小,身体最差,但将来能开店的可能就是她。”得到鼓励的冯玉华果然在未来成功开店并有了自己的家。
冯润华学习裁剪技艺后,经常帮助姐妹和邻居们缝补衣裳,心灵手巧的她深受姐妹和邻居们喜爱。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她越来越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对未来越来越没有信心,一度心情抑郁。
她偷偷地积攒了5年,一共攒了200片安眠药。在一个夜晚,她将这些安眠药服下。第二天早上,家人见她一直不醒,将她送到医院抢救,直到第8天她才醒来。冯润华说,她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床边的父亲原本黑黑的头发全白了,不断呼叫她的名字。打那一刻,她心里就想,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心,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回报父母和社会。
在家人和亲友的帮助下,巧手的她在镇上开起了服装店,生意一直不错。冯润华说:“这些年,义务给残疾人制作服装,至少帮助几百名残疾人了,帮助这些残疾人,让他们能穿得干净得体一些,是自己最大的心愿”。2009年,冯润华一家搬到吉林市铁东区,开了一家真正的“残疾人服装店”。
残疾人的服装不好裁剪,每位残疾朋友的体型都不同。有不少残疾人只能蹲着走或挪动,身上和手脚都脏兮兮的,本来就容易被人看不起,如果再不穿的整洁点,就更不利于他们出行和参加社会活动。于是,冯润华就成了残疾人的义务服装师。
有几位身高只有一米的残疾朋友,社会上捐助他们的衣服,无法上身,都是经冯润华修改好才穿到身上。还有一位叫李洪年的盲人,都是冯润华帮着挑选布料,告诉他料子颜色,最后为他制做成衣。重度残疾朋友们到她的店里,她不但免费给做服装,还给他们买午餐。遇到盲人朋友,她还亲自将食物喂到他们口中。2017年,30多位残疾朋友得到社会热心捐助的30双不锈钢拐杖。冯润华想,钢拐杖上没有拐套,硌腋窝不说,冬天拄着也凉。她就量好尺寸,做了30多双拐套,发放到每位残疾朋友手中。冯润华用自己的巧手打扮他们,让他们能够自信地走出家门,参加各种活动,残疾人朋友都很喜欢她。
冯润华参加了市生命阳光艺术团,她最爱唱的一首歌《有多少爱能为你停留》,唱哭过许多观众。冯润华说,自己要用一生的爱去爱护和自己一样的残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