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女,汉族,1975年6月生,通化市第二零六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长。
韩芳1997年毕业于大连军医学校,2004年任解放军二零六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长,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工作20年,始终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政治素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时刻用感激之情去为人,用爱人之心去做事,能满腔热情地做好本职工作;道德高尚,廉洁自律,视患者如亲人,处处为患者着想,服务热情周到,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赞扬。
烧伤科是公认的又脏又累的科室,科室气味难闻,经常收治煤窑等厂矿大批烧伤患者,科室患者多,病情复杂,急诊是家常便饭。2010年3月,梅河口农贸市场发生重大火灾,批量烧伤患者涌入医院。伤情就是命令,她带领六名护士吃住在科室,轮轴转的为重患者上特护。为了让年轻护士轮班休息,她一次次钻进三十多度的烤灯架里为患者更换纱垫、鼻饲、吸痰、清洗气管套管、翻身叩背、更换导尿管。尤其是多名重度患者烧伤面积都在80%以上,静脉穿刺难度很大,她周密组织忙而不乱,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为医生及时救治提供依据,为抢救赢得了时机。
由于烧伤都是突发性事件,自任职护士长13年来,她没休过一次完整的假期,平时的工作更是随叫随到,无论白天和夜晚,一个电话就到科室。2005年6月,科室收治一名芥子气烧伤患者,这是多年来医院首次收治因日遗化武致伤患者。她一边请示汇报一边带领全科护士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高效完成了医院首例芥子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事件发生后,国家外交部化武办及日方人员对事发现场开展挖掘,为做好现场挖掘保障工作,急需1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当时现场挖掘卫勤保障一没经验、二缺人员,随时都有被毒剂沾染的可能。这时候,她第一个站出来“我是护士长,又护理过芥子气烧伤患者,让我去吧!”在现场30余度的高温下,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防化服,带着沉重的防毒面具,整天“以汗洗面”。也就是在这次毫无经验、毫无准备的任务中,她毫不畏惧,为日遗化武卫勤保障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为指导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很强的实践参考。多年来,每次有大项任务,她都第一个站出来,她说“那里太危险,孩子们还小,经验不够,我去了,回来教她们”,从此“那里危险,让我来吧!”成为她的标志性语言!
2013年3月科室收治了一名重度烧伤患儿,由于伤后没能及时到医院救治,导致患儿重度休克,入院第二天发生高热惊厥,患儿四肢厥冷,牙关紧闭。由于患儿发病突然来不及取开口器,为避免患儿咬破舌头,情急之下,她跪在地上,用自己的手缠上纱布塞进患儿的口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患儿终于转危为安,这时刚做完腰椎间盘手术的她已经站不起来了。看着被咬肿的手指,患儿的爷爷、奶奶扶起她,千恩万谢,留下感动的泪水。2013年12月科室收治了一名因家庭问题自焚的老人,被送到科室后家属拒绝为其治疗。她从基础护理到一日三餐照顾老人,几个月后,经多方联系她找到了老人的家属,并做通了家属的思想工作,组织科室人员捐衣捐物把老人送到了亲人身边,老人出院时抓着她的手不松开,几度落泪,他激动的说:“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也没你照顾的细啊!我哪来的福气啊!”
由于工作劳累,她换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近几年越发严重。然而,她总是说“光腰椎间盘突出不行,工作也要突出!”一次,上级下来一个大型检查组,烧伤科做为医院标兵科室是重点检查科室,她却被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抽了3次胸水达2000ml。医院领导要求她卧床休息,她却坚持下床,抽完胸水后,休息不到一个小时,就投入到科室繁重的工作中去。正是她这种精神,在医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年轻医护人员个个向她学习,积极投身到工作和为人民服务中去,赢得驻地官兵和百姓的一致称赞。
韩芳因工作突出2007年荣立三等功一次,曾多次被各级评为“优质护理服务标兵”、“优秀护士长”“优秀文职干部”等。2007年参加全军护理技术操作比武,被原沈阳军区评为护理技术操作能手。2014年所带领的护理组被通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化市妇女联合会、通化市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协调领导小组联合授予“巾帼文明岗”。同年作为通化市唯一一名军人代表参加吉林省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其家庭获得201-2018年度吉林省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