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伟
2018-03-27 09:39:21

张旭伟,男,1984年7月生,本科学历,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布苏传说”第十三代传承人、松原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松原市第四届查干湖文艺新星奖获得者,2017年被授予第五届“感动乾安·井方好人”荣誉称号。

现任乾安县戏剧创作室专职创作员、艺术理论与非遗研究员、乾安县千字文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乾安县省级非遗项目传习所负责人。从事专业艺术创作10年来,取得了一系列艺术研究成果。创作大型吉剧《大布苏》、小型吉剧《剃头匠进宫》、《神鞭》、《闻风而动》、《左右为难》;歌词《千字文 井字方》、《春捺钵》;论文《论戏剧创作》、《春捺钵在乾安的原生态展示》;民间文学作品《龙榆》、《香包故事》、《花敖湖故事》、《乾西湖傻柱子的传说》等大量公益性文艺作品,为弘扬地域乾安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作品曾被《吉剧集成》《文化吉林·乾安卷》《中国剧本》《松原精品文艺荟萃》、全国研究生教育中文核心期刊《戏剧文学》以“特别推荐”的形式发表、收录或报导。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多次受到松原市委、市政府及乾安县委、县政府表彰。

2010年以来,在由乾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二十余次重大群众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中,倾情创作开闭幕词。2012年,吉林省“全民健身百日行”启动仪式暨第六届体育健身大会在乾安县召开,来自全省的体育健儿齐聚乾安共襄体育盛会。在关键性的大会筹备阶段,张旭伟为大会创作主题歌及演出节目。由于时间紧迫,接到任务的是三天内完成。为创作好歌词,张旭伟三天来没有完整的睡上一次囫囵觉。第二天下午快近下班,张旭伟关掉电脑准备回家,在下楼梯时脑海里反复构思着词句,突然来了灵感,兴奋地转身返回单位,拿起笔将唱词初稿写了出来,不知不觉已是晚上8点多了,走出单位天以黑了,回到家里简单的吃上一口饭,打开电脑一遍遍的修改唱词......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创作出了《乾安之约》歌词。“乾安之约”被定为大会开幕式主题曲。

近年来,张旭伟累计为百余位业余文学作者辅导、指导文学作品稿件600余件,经他指导的作品多次在市级报纸、刊物上发表。从没向作者要过一分改稿费,有很多作者多次主动请他吃饭,都被他婉言谢绝,在广大业余文学作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与口碑。有一句话这样说,老年人就是活的博物馆。作为一位乾安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着,每当他提起曾经采访过的已故黄喜富、田广才老人(曾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接见),都能在字里行间里体会到张旭伟心里的那份留恋与不舍。

为打造百年龙榆景点,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增长,张旭伟作为创作者之一为龙榆亭碑创作碑文。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多次利用双休日深入命字村及附近村屯采访、搜集素材。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创作出了龙榆碑文及《龙榆传说》。

为了写好农村题材故事、增长农村阅历,反应农民兄弟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首先要得懂农村生活。近年来,张旭伟几乎在每逢春耕播种、秋收的时候都要到农村亲戚家主动接受“劳动改造”。

2017年,在近9个月的时间里,张旭伟每周六上午都要和乾安县史志办王玉书老师到博物馆磋商研究“乾安足迹”大型历史资料展文字整理、编辑工作,这几乎成了惯例。作为首届乾安“千字文”文化节的一项重头戏,他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手头资料可以说一穷二白。不得不利用空余时间下去采访拍摄,足迹遍布城乡道路施工现场、供热管网改造工地、民生工程建设工地及赞字乡、东金村等地。半年来整理、修改的文字资料数万字、图片千余张,终于按时完成了本职任务,为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旭伟虽然目前是编外人员,可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于单位只有他一人具备专业独立文艺创作与辅导能力,承担了全部创作辅导与研究任务。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一个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井方好人”,曾9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表彰。从事专业艺术创作10年来,凭借着对艺术创作的一腔热情,始终坚守心中的那份艺术责任,这种深深的艺术情结,一直在他的血液与精神世界里奔腾。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建设“文化乾安”、打造乾安地域文化品牌,默默地耕耘着……